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正文

2022社会热点新闻素材积累及点评

  • 汽车
  • 2024-12-26 19:52:36
  • 10
26日发布涉单位犯罪的相关数据,2017年至2021年,全国共起诉单位犯罪1.4万件4.7万人,其中前4年逐年递增趋势,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3.2万个,占81.8%,需加强针对性惩防治理。 宿舍实践公共精神和契约精神 近期,《光明日报》开设《宿舍里的文明》专栏,讲述各地高校以宿舍文明为起点,构筑大学精神的故事,引发了很多社会学意义上的思考。 宿舍交叠着公共性与私密性。较之家庭生活,它是公共生活的开始,而较之更广阔的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这里又有着私密的兄弟姐妹情谊。作为人生来说,宿舍又是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衔接。大学宿舍承载着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既带有强烈的不确定,又充满无限可能,因此成为青春记忆中特有的吉光片羽。 但近年来,宿舍中不愉快乃至极具伤害性的事件,如凶杀、投毒,将大学同学尤其是舍友之间该如何相处的问题推到了舆论面前。究其原因,一方面可以追溯到深层的社会结构,阶层的贫富分化使同宿舍同学之间差异增大,由此引发宿舍矛盾;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看到独特的时代根源。“90后”成长于一个中国社会个体崛起的大背景下,处于备受家人朋友关注的小环境中,这些都使得这代人的“自我”尤为凸显,对话语权有很高的要求。 引发矛盾乃至悲剧的都是小事,给室友起绰号、奖学金评定存在竞争、唱歌影响室友等,而值得关注的正是这点。在大学宿舍狭小的群体空间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的年轻人住在一起,寝室很容易成为各种矛盾激化的“培养皿”。要注意到,尽管“90后”的标签是“自我”,但从更深层的文化心理来说,这种自我多见于表面特征,如发型、着装、兴趣爱好,尚未成型地发展出与之相应的能自治的个体。换言之,成为拥有完整个人权利,实现自主决策并自我负责的个体。因循中国的传统文化人格,个体是借由与他人的关系来定 义的,称兄道弟还是反目成仇,在于是不是将对方视为自己一伙,纳入这个以“自己”为圆心的差序格局的圈子。 因此,仅有“自我”而无“自治”,就会一不小心使“自我”变成“自私”,处理事情凭一己好恶,意气相投则称兄道弟,遇见差异较大的,轻则漠视,重则成了冤家对头。 这种自治、自立个体的养成,既是公民精神的来源,也是公共生活的基础。因此,宿舍成员的和谐相处,在于青年人要有意识地厘清公共事务和私人生活的边界,学会自主承担思考和行动,建立价值观和行为清晰的个体疆界,实践公共精神和契约精神。具体来说,在面对矛盾的时候不仅要学会自我疏导或寻求帮助,更要学会冷静说理的能力;在追求自我和自由的同时,要意识到个人自由的边界要以不影响他人为原则;在处理宿舍公共事务的时候要树立责任意识和权利意识,尽量确立公正的民主程序等。只有尊重个体,才能包容差异。只有一个个理性独立、能实现自我决策并为自我负责的个体,才能奠定良好的公共生活基础,在此之上创造的公共生活才是持久和稳定的。 四、迪士尼“文明考卷”,考生不止是游客 上海迪士尼尚未开园,但“五一”期间部分公共设施开放测试,原本测的是人流压力和服务质量,不料这没开园的迪士尼直接变成了中国公众日常文明行为的“大考场”。不仅出现“踩花客”“攀爬者”,更有灯柱被“到此一游”爱好者刻得“负伤挂彩”,照片在网上一经传出,网友哗然。大家纷纷感慨“太丢脸了!”(5月4日《北京晨报》) 其实迪士尼惨遭不文明行为蹂躏,并不让人意外。一则,这是部分国人的素质使然。他们能把“到此一游”刻到长城上,刻到云冈石窟中,当然也不会放过迪士尼的灯柱;他们能在远方的卢浮宫、马尔代夫海滩乱丢垃圾,自然也不会放过近在眼前的迪士尼。更重要的是,目前迪士尼乐园还处于试运营阶段,大到景区旅游路线的设置,小到休息藤椅、垃圾桶、指示牌的位置,都需要进一步磨合、进一步完善。尚不能提供最好使用体验的迪士尼,遭遇汹汹而来的游人,出现不文明行为,显然是大概率事件。 可见,媒体将迪士尼试营业期间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定义为“考倒”国人有失偏颇。没错,旅游也是一道文明考题,直接交卷的是游客,但答题的绝不止是游客。景区管理方面也是重要参与者。以如厕为例,小孩随地小便,不仅关乎游客素质,更与景区在厕所建设时忽略小孩如厕问题,厕所位置设置上不合理等因素,息息相关。不分青红皂白,将所有问题都扣到游客身上,并不公允。可见,景区在细节上的疏忽,看似不起眼,但一旦出现偏差,同样会在文明上“考倒”国人。 同样需要反思的是,社会管理者的态度。相关主管部门总是以“矫正”的心态,对待旅游不文明行为。而缺乏事前的预防和文明的教化。每次遇到大型活动搞运动式的“严防死守”。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数以万计的志愿者,一边反复“试错”“纠错”。或者使用“马后炮”,对不文明者口诛笔伐,拉入征信黑名单。对旅游不文明行为当然需要惩戒和治理,但事后惩戒不如事前教育。需要追问的是,相比动辄出动上万人的运动式治理,我们的文明教育真的到位了么? 可见,迪士尼“考倒”国人是个伪命题。事实上,迪士尼“文明考卷”,考生不止是游客。在通过不间断的文明监督,严苛的旅游黑名单制度,倒逼游客提升文明素养的同时,景区和社会管理者也要自省。首先,迪士尼景区要自省自己的服务。尽管迪士尼的服务模式、运营理念,已在国外获得成功。但囿于历史因素、文化因素、环境因素,国人有一些特有的生活习惯。比如,爱自拍、北方人痰多等特点。迪士尼只有不断改善服务,不断提升公众的旅游体验,才能帮游客满意答卷。 同时,相关主管部门也要改变自己的方法和态度。相关部门要放弃“矫正”的心态,多些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少扣一些素质缺失的帽子,多些提前预防和设身处地的共治。唯有如此, 才能让自己的管理成为文明提升的“催化剂”。 总之,迪士尼“文明考卷”,游客、景区各管理者都是“考生”,自有三方给力,迪士尼才不会“考倒”国人! “退休教师给孙子补课被查”?不要再以讹传讹了 近日,一则“退休教师给孙子补课,被邻居举报接受调查”的视频及截图广泛传播,引发争议。视频内嵌字幕显示,相关部门对此事作出解释:虽然老师有教师资格证,也不算是在职教师,但是在假期补课,相当于进行学科类培训,就是违规的。 由于这则视频及截图来自《天天潍坊》视频号,视频号归属于潍坊广电周报传媒有限公司。因此很多网友相信其真实性,并认为很可能就是潍坊当地的事。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称,对此并不知情,没有听说过这种情况。潍坊广播电视报工作人员则表示,该新闻消息并非由潍坊广播电视报进行采访和写作,潍坊广播电视报编辑并不知道这件事情具体发生在哪里。“编辑在抖音上看到这条消息,觉得这个事情在暑假应该挺受关注的,就发了一条。” 确切地说,这就是一条杜撰的新闻,是为博眼球以讹传讹。推进“双减”,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媒体有责任向公众传播正确的“双减”政策与科学的育儿理念,而不能编故事误导舆论,制造焦虑。 “双减”从严监管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并明确禁止转向地下和家庭的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但是,父母、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辅导孩子学习,并不属于违规培训,这是正常的家庭教育内容之一。然而,从“双减”政策推行以来,一直有针对父母或孩子其他长辈如果是教师的情况下,给孩子辅导作业是不是也属违规,也要禁止,这样的疑问。有的自媒体就以解读政策为名,宣称父母、爷爷奶奶在寒暑假、节假日给孩子辅导作业,也是违规的。 其实只要稍微想想,就知道其荒谬性。但荒谬往往可以博眼球,获得更多点击。试想,如果父母是教师,爷爷奶奶是退休教师,辅导孩子在假期学习、做作业属于违规,那孩子谁来照看,教师的孩子是不是要送到其他家庭,以避免发生违规补课?而且,针对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监管部门是有明确界定的,主要包括证照不全的机构或个人,以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违规开展有偿补课,等等。 但是,退休教师给孙子补课被举报、查处这样一看就是假消息的视频,还是引发关注,也折射出某些家长、网友对“双减”存在的情绪——在“双减”后,普通家庭的孩子不能上校外学科类培训班,家长也没有能力辅导,而教师家庭的孩子,却由教师自己辅导,这是“不公平”的。因此,还曾有网友给教育局留言,建议教育局立法禁止教师给子女补课,以维护教育公平云云。 这当然是禁不了,也执行不了的。难道要在每个教师家庭里装摄像头,监控教师是否给孩子补课?这更多折射出一些家长的焦虑情绪。推进“双减”,除了要从严监管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外,必须切实疏导家长的培训需求,给孩子提供假期中有意义的去处。这一方面需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个性、兴趣发展,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发挥社区的所用,面向放寒暑假的学生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少年宫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对于家长来说,也需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不是围着知识教育转,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做人的教育,在“双减”之后,家庭教育要更多关注孩子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并给孩子自己规划假期生活的空间。这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心。不能片面认为父母是教师、拥有高学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有优势,没有多少文化知识却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的父母多了去。

2022社会热点新闻素材积累及点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