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全方位扩内需“第一把火”:“两新”加力扩围政策发布!

  • 资讯
  • 2025-01-08 12:57:05
  • 8

  近日中央财政已预下达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810亿元

  作为今年全方位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加力扩围实施“两新”的政策内容8日对外发布。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8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两新”政策实施对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需求、促进绿色转型、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作用和显著效果。延续2024年好的经验做法,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目前总体考虑是,增加资金规模,扩大支持范围,优化实施机制,放大撬动效应,深入推进“四大行动”。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介绍,近日中央财政已预下达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810亿元,支持各地做好政策持续实施的衔接工作。对符合条件经营主体的设备更新相关贷款本金,在中央财政贴息1.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进行额外贴息,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设备更新的融资成本。允许各地探索补贴政策与金融支持联动,有效放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推动更多高质量的耐用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

全方位扩内需“第一把火”:“两新”加力扩围政策发布!

  加力范围明确

  今年,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文件,经国务院同意已经正式印发。

  赵辰昕介绍,加力推进设备更新方面,继续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老旧电梯等设备更新,进一步将更新换代潜力大的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一并纳入补贴范围。

  “会专门安排一部分资金,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放大资金撬动效应,降低经营主体设备更新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等补贴标准。”赵辰昕说。

  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的燃油车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统一规范全国汽车置换更新最高补贴限额。享受以旧换新补贴的家电产品由去年的8类增加到2025年的12类,单件最高可享受销售价格20%的补贴。考虑到居民家庭的实际需求,将每位消费者购买空调产品最多补贴1件增加到3件,特别是还顺应群众的期待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此外,继续大力支持家装消费品换新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

  已预下达以旧换新资金810亿

  2025年,财政部充分吸收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让“两新”资金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符金陵表示,近日,中央财政已预下达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810亿元,支持各地做好政策持续实施的衔接工作。对资金需求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部分领域,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提高补助标准。

  为提高政策执行的便利性、有效性,财政部支持商务部,整合全国通用的消费补贴数据平台,做好数据共享和自动比对,提高审核效率,保障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同时,指导各地结合实际预拨部分资金到相应支付平台或经营主体,提高资金清算效率,降低企业垫资和经营压力。

  赵辰昕介绍,2024年加力实施时是综合考虑了各地常住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汽车和家电保有量等因素,测算确定了各地资金分配规模。今年将把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各地执行情况作为新增的一项因素,进一步优化资金分配,目的是要向2024年工作成效较好的地区有所倾斜优化补贴申领流程,尽可能减少消费者信息多头重复填报等问题,确保真金白银的优惠更加便捷地直达每位消费者。

  赵辰昕透露,充分考虑到元旦、春节期间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已经预下达了今年第一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经过测算,这批资金能够充分保障“两新”政策顺利接续实施,特别是能够充分保障好元旦、春节期间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补贴需求。

  实施细则将尽快出台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在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手机等数码产品五个领域的实施细则,明确具体补贴标准、操作流程;同时充分考虑与2024年政策的衔接,确保平稳有序过渡。

  2024年“两新”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不同地区和领域之间存在工作不平衡的问题。

  赵辰昕说,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对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多的情况和问题,会拿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举两个例子,比如,关于大家提到的简化补贴申领流程的问题,已经要求地方广泛开通群众普遍知晓的政务平台、手机应用程序等办理渠道,并从源头上减少信息多头重复填报的问题。再比如,降低企业垫资压力的问题,支持地方结合实际预拨部分资金到相应的支付平台或者经营主体,提高资金清算效率。

  国家发改委将督促各有关方面,严格执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新”资金管理办法,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严防挤占挪用,要确保资金真正用到“两新”上。此外,会严厉打击“先涨价后打折”、骗补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不断规范市场秩序。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