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正文

国民养老引进外资股东获批 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 房产
  • 2024-12-11 18:27:03
  • 33

  来源:华夏时报

国民养老引进外资股东获批 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记者:吴敏

  外资持续加码中国保险市场。

  12月10日,《华夏时报》记者获悉,金融监管总局已于近日正式批复同意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民养老”)变更注册资本,新增安联投资有限公司为该公司股东。

  根据批复,安联投资以约2.84 亿元人民币(约3900万美元)完成认购国民养老发行的约2.28亿股新股,国民养老注册资本因此增加至约113.78亿元人民币。

  国民养老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安联投资的加入将为国民养老带来国际视野和国际经验,更传递出外资机构持续加码中国养老金融市场,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的信号。

  国民养老增资获批

  作为首批“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双试点的专业养老保险机构,国民养老被称为养老金融的国家队。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3月,由北京市政府相关方面牵头,17家股东单位共同发起设立。这17家股东单位包括工、农、中、建、交、邮储、中信、招商、兴业、民生、华夏等1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及下属公司,以及泰康人寿、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6家大型证券保险机构和实业投资领域企业。

  去年12月26日,国民养老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人的议案》,同意公司以发行新股增资方式引入一家战略投资人。

  今年4月,国民养老挂牌增资项目,拟新增注册资本2.28亿元,募资将用于补充公司一级核心资本及公司主营业务发展。随后的6月,国民养老业务执行委员会召开2024年第24次会议,根据北金所公开征集投资人的结果,会议同意确认本次增资的最终投资人为安联投资。

  时隔半年,该笔增资终于获批。据了解,安联投资是德国安联集团旗下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机构,德国安联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保险和资产管理集团之一,拥有超过130年的历史。

  对于此次入股国民养老,安联投资全球首席执行官Tobias Pross先生表示,“我们很自豪可以正式官宣对国民养老的战略投资,中国的市场孕育着巨大的机会,本次投资是我们为把握这一机会而制定的长期发展计划中的最新重要里程碑。中国的养老金融市场正在快速增长,凭借我们丰富的国际市场经验,以及在风险管理、养老金产品开发和资产配置等领域的深度专业知识,我们相信可以与国民养老一起合力提供最适合中国百姓退休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

  国民养老总经理黄涛亦表示,与安联的深度合作将为公司带来国际视野和专业经验,公司将充分研究借鉴其在资产负债管理、养老金产品设计、资产配置、普惠性养老保障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更好地满足普通百姓养老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安联投资的增资入股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公司治理机制提升,持续改进经营管理水平,夯实稳健发展的基础。

  中国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于 2018 年推出试点计划,根据国民养老相关负责人提供的数据,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2030年第三支柱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在实施相关改革措施的推动下,市场规模或会达到7万亿元人民币。

  在推进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和协调发展方面,德国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德国养老金体系历史悠久,世界上第一套相对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起源于德国,即所谓的“俾斯麦型社会保障模式”,而后其他欧洲国家也纷纷效仿,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开来。

  据国民养老相关负责人介绍,德国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制度承担了重要的作用,包括了公务员养老金、法定养老保险和其他专业计划养老金,覆盖了全德约90%的就业人口,是退休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参与人数占比在劳动年龄人口的53.9%左右(2019年数据),达到了较高的覆盖水平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包括里斯特养老金(Riester-Rente)和吕鲁普养老金(Rürup-Rente),在覆盖人数和资产规模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里斯特养老金系国际上首个推出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相结合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有效缓解了老龄化对德国现收现付制社保养老金的冲击,已运行20余年,至今仍保持良好的参与率。“对于国际先进经验的借鉴,更有利于我们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金发展格局。”国民养老相关负责人说道。

  外资持续加码

  需要指出的是,安联投资入股国民养老只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多家外资机构加速在华布局。例如,5月11日,中国石油集团资本有限责任公司获批将持有的中意财险51%股权转让给意大利忠利保险有限公司,中意财险从而转身为外资独资财险公司。5月20日,中国太平公告称,比利时富杰保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以10.75亿元认购公司的增发股份,交易完成后,富杰将持股10%。此外,今年11月5日监管批复筹建的新财险公司——北京法巴天星财险背后也有外资股东法国巴黎保险集团的身影。

  来自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境外保险机构在境内已经设立了67家营业性机构和70家代表处,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4万亿元。境外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已有近半数进入中国。

  在业内人士看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是我国金融业主动融入全球、面向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更是在效率层面和能力层面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

  谈及外资参与我国保险市场的优势,中华联合保险集团研究所首席保险研究员邱剑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外资保险公司更重视业务合规性和高标准的财务管理,并且,外资保险公司通常具有广泛的国际业务网络,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更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外资保险公司往往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方法,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许多外资保险公司背后还有强大的国际集团支持,增强了公司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不过,邱剑也指出,由于中国对保险业的监管与国外存在差异,外资保险公司的一些管理方式和资金运用方式在中国可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国内,外资保险公司的知名度和信任度也可能不如国内保险公司,需要通过时间和努力来树立品牌。外资股东还需要与国内保险公司有共同的经营理念和运营效率。虽然外资保险公司拥有全球化的视野,但在产品创新和本地化方面可能不如国内保险公司灵活和迅速。

  整体来看,邱剑认为,随着更多外资保险机构的入场,中国保险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对中资机构的大量客群基础和市场经验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倒逼中资保险公司不断改善和提高管理能力、成本控制、产品创新、科技应用、服务水平和业务效益等。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