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的到来,世界各地再次被一种古老的病毒威胁——麻疹。尽管医学界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麻疹依然在全球49个国家中肆虐,令人警觉。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出紧急呼吁,特别是对那些计划国际旅行的旅客,如果他们在出发前至少两周没有完全接种疫苗或以前没有患过麻疹,那么他们将面临着这种高度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事实上,大多数被输入美国的麻疹病例,都发生在未接种疫苗的美国居民身上,这些人是在国际旅行中被感染的。这种情况并非孤例,芝加哥公共卫生部门就在一家当地庇护所报告了52例未接种疫苗者的麻疹病例。面对这一全球性的健康威胁,CDC强调了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的重要性,这是所有国际旅客,包括大多数儿童,应接种的疫苗。
然而,回望中国,情况似乎大不相同。在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里,大规模的麻疹爆发已经成为了过去。2023年,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了这一点。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提到,通过长期的免疫规划实施,麻疹这种曾广泛流行的疾病得到了极好的控制。曾经,如果不接种疫苗,几乎每个儿童都会患麻疹,最高年份的报告病例接近一千万。而去年(2023年),实际报告的病例不到600例,显示出中国在麻疹防控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接下来,我们将梳理中国在过去70年间是如何逐步“消灭”麻疹的。通过深入解析,揭示这背后的策略、努力,以及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坚持与创新。
疫情高发病期:病发破千万,死亡人数高达三十万(建国初期五、六十年代)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处于麻疹的高发病期,这一时期的麻疹流行呈现出周期性特征,与易感者的密集程度和数量有关,短则1年,长则2至3年,暴发流行此起彼伏,连年不断,导致大量婴幼儿发病和死亡。1950至1965年间,年平均麻疹发病率高达590/10万人口。1959年,中国出现了全国性的大范围流行,报告发病数超过1000万例,报告发病率高达1200/10万人口,报告死亡人数达到30万,死亡率高达39.7/10万人口。这一时期的麻疹高发可能原因包括:1949年解放后婴儿出生率增高,易感婴幼儿数目大增;国民经济恢复期间各地移居城市的人口增多,托幼机构增加,易感儿相应集聚,缺乏疫苗等特异的防治方法。
免疫控制期:自主研发疫苗开启广覆盖免疫时代(1960—1990年)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了麻疹疫苗的研发和应用,为控制麻疹疫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7年,微生物学家汤飞凡成功从一个3岁患儿的血液中分离出中国第一株麻疹病毒,被命名为“麻9”。继而,1961年,朱既明团队通过在不同物种的细胞系中连续传代技术,获得了高度减毒的病毒株。1963年,长春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联合研制并开始生产麻疹疫苗。
著名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汤飞凡
疫苗的成功研制和推广,使得麻疹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1965年,中国开始使用国产麻疹减毒活疫苗,这些疫苗直至今日仍是我国麻疹疫苗制备的标准毒种。1986年起,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冷链系统,开始生产和使用冷冻干燥疫苗,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一时期的努力,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中国的麻疹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疫情波动期:局部爆发引发警觉,疫苗强化免疫行动启动(2000-2010)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麻疹疫情出现了一些波动,主要表现为局部地区小规模的爆发。尤其是在2005至2009年期间,这种波动导致全国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在2001至2004年间,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72/10万,而到了2005至2009年,这一数字有所增加。
这一时期,麻疹疫情的局部爆发主要集中在西部、华中和华北地区,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发病聚集区。聚集性发病的地区普遍存在疫苗接种遗漏、病例监测不及时以及人口流动性较大等问题。针对疫情的这种波动,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采取措施来避免疫情的扩散。2004年,全国开始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系统。2006年,卫生部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从2004年起至2009年,25个省(市、区)在不同地域范围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累计接种达1.86亿人次。
防控强化期的具体努力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和卫生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来应对麻疹的挑战。这包括:
这些努力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的发病率,并为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消除麻疹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防控强化期:全民免疫覆盖,麻疹发病率创新低(2010-2019)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在麻疹防控上进一步加大了力度。2010年,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这一措施要求无论既往麻疹免疫史及患病史如何,凡无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的儿童,均应接种1剂次(0.5mL)麻疹疫苗。
此外,为了实现疫苗接种的全覆盖,中国构建了基于基层卫生服务网络的计划免疫体系,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获得疫苗接种,阻断麻疹在全国的流行。通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查漏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病例监测等综合控制措施,麻疹的发病率在2010年以来下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这一系列的努力和成果,不仅凸显了中国在麻疹防控方面的决心和能力,也展现了科技工作者、医疗卫生工作者以及基层医生的长期努力和无私奉献。
目标实现和巩固期:麻疹发病率低于WHO目标,零死亡成就持续(2020—)
进入2020年,中国在麻疹防控方面迎来了历史性的成就。报告麻疹病例数显著下降,发病率降至0.06/10万,首次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设定的消除麻疹的目标(低于1/100万)。这标志着中国成功实现了WHO消除麻疹的目标,显著缓解了麻疹疫情对儿童的严重威胁。
在这一期间,中国麻疹的临床诊疗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每年麻疹的死亡率和病死率迅速下降。自2010年起,中国麻疹死亡人数减少到最低水平,报告死亡人数保持在每年20至30例之间。到了2017年,死亡数降至5例,2018年进一步降至1例,2019年首次实现了死亡零报告,至2022年连续3年保持零报告。
然而,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麻疹病毒基因型的变化仍是今后需要重视的问题。2009至2015年间,中国通过国家安全部报告了247起麻疹暴发的麻疹病毒基因型鉴定结果,其中绝大多数(97.97%)为H1基因型,表明输入型麻疹可能成为今后需高度警惕的风险。
这一系列的成就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儿科医生、儿童保健医生、公共卫生工作者和基层医生的长期努力和无私奉献。展望未来,对于麻疹疫情仍需保持警惕,更要继续加强监测和防控工作,为儿童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中国麻疹防控历史回顾
更多板块,静待开放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本文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文中涉及药物、技术、产品等只做表达所需,不具任何治疗建议,具体治疗方式请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检查及治疗。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有话要说...